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 | 2020 Active House Award 卓越奖
浏览量: 收藏
Active 卓越奖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
专家评语-郭成林:该项目自述遵照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设计,并荣获绿色二星的评估认证,说明该项目在安全可靠、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有出色表现。项目在重点空间如运营大厅、共享大厅等处,设立了室内外环境监测系统,从而为环境因素的主动调节,提供了可能性。此外,该项目在建造、运维过程中,使用了BIM、装配式、冷辐射吊顶、智能空气调节等先进技术,为满足建筑的舒适和主动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设计团队:陈自明、姜海玉、塔林、江世茹、罗佑新、周刚、孔迪、冯睿、姜力萍、杨文、李顺、高磊、高敬、时姗姗、张晨、富烨、邵琛、李斌、赵乾铭、杜会宾
民航运行管理中心和气象中心工程及民航情报管理中心工程(以下简称“民航三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机场辅路东侧,总建筑面积7.5万㎡,包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流量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和新一代航空情报管理中心、后勤中心和发信台。2015年设计,2020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空管运行管理体系的“一号工程”,并成为全球三大运管中心之一,成为中国民航发展的新引擎。
本项目根据用地情况结合建筑功能,采用集中式布局,集约高效,并在用地西南角预留远期发展用地,充分开发利用场地价值的同时,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原始用地有较多的高大树木,建筑形态结合原有树木的位置最大限度对其进行回植,使其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航空气象图的流线元素,流动的曲线式绿化依建筑之势渐次展开,形成别具特色的观赏、休憩空间。
主动性
ACTIVENESS
项目结合空管行业特征,从航空发动机汲取设计灵感,将其理性的工业之美融入建筑之中,形成外向性与内向性兼具的空间形态。直线与曲线,刚与柔,坚实稳固与流线美感的碰撞,使建筑犹如一朵绽放的“工业之花”,为民航事业提供动力和保障。同时,与空管局标志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立面则结合建筑形态,以飞机舷窗为设计母题,结合柔美舒展的曲线形式,与建筑形体交织错落、一气呵成。屋面起伏、扭转,将机房统筹于设计之中,以浅色穿孔板覆盖其上,形成整洁纯净,动感十足的第五立面。建筑整体与西侧民航博物馆的起伏流动遥相呼应。
02
COMFORT
为打造舒适的建筑环境,本项目结合风环境模拟合理优化建筑布局,营造宜人的室外风环境。室内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与自然通风,并通过采用智能空气调节系统、外窗可调节遮阳装置等调控室内温湿度与风、光环境。
通过声环境模拟与大型设备机房的合理布局,获得最优的的室内声环境。在主要空管办公区采用可调节高度的办公家具,满足人体工学与职业习惯的需要。
03
ENERGY
屋面及共享大厅采用预制化钢结构体系;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的内隔墙,比例达到80%。装配式的结构系统与可循环的内墙材料实现了材料的循环利用。
为将工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本项目采用BIM、智能化施工、一体化建造等可持续建造技术。部分采用装配式结构系统、可重复利用的隔墙,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透水铺装等节水控制措施,有效节约用水。施工过程严格遵从“四节一环保”的标准,并通过了北京市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
05
DESIGN HIGHLIGHTS
一、交往空间设计
强调共享是本项目的主要空间设计理念之一,项目的四大主要构成部分——民航运行管理中心、气象中心、中国民用航空情报管理中心和后勤中心,围绕中间流线型的共享大厅环形布局。
共享大厅作为整个建筑最集中的交往空间,使各中心既独立又串联,功能集约,安全系数高,满足舒适性的同时联系便捷。同时,各中心面向共享大厅的入口处与各层办公区都设有本中心专属交流空间。为使用者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提供一个可以读书、赏景、运动、交流的场所,这些交往空间的设计是本项目高效性与人性化的重要体现。
二、室内自然通风设计
为使建筑获得良好的自然通风,在每个单一立面的透光部位设置可开启窗扇,其有效通风面积不小于该立面面积的8%,过渡季典型工况下,主要功能房间的平均自然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次/h的面积比例达到80% 。
三、新风加冷辐射吊顶板空调系统
管制大厅采用新风加冷辐射吊顶板空调系统,由独立新风系统送风来满足通风换气要求并承担室内全部潜热负荷;吊顶冷辐射板承担室内的显热负荷,通过智能温控解决结露问题,使得室内在保证良好空气品质的同时,具有高舒适性和节能性。
四、健身场所与文化艺术设施设计
室内办公区与休闲区,结合空管行业特色布置文化艺术小品。室外结合景观花园布置休闲健身广场,并围绕建筑布置环形慢行步道。以此营造适宜的文化、健身氛围。
五、建筑适变性设计
各中心主要办公区采用开放式办公的布局形式,从空间尺寸到空间形式都能适应未来使用需求的变化。并在用地西南角预留远期用地,为场地内未来整体发展预留空间弹性。
六、节水设计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50% ;公共停车场、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和休闲广场、室外庭院的透水铺装率大于70%;建设后场地外排雨水流量径流系数不大于0.4。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在此基础上设置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
06
DRAWINGS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后勤中心剖面图
共享大厅剖面图
竞赛其他获奖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众平台公布,敬请期待。
我要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