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自然保护区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 | 2020 Active House Award 卓越奖
浏览量: 收藏

Active 卓越奖
卧龙自然保护区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
项目地址: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石桥村
设计机构: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都江堰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中心是汶川5.12地震后由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援建的项目,是世界首个熊猫医院,兼具大熊猫的疾病救治、疗养、疾病研究和科普教育等功能。项目位于四川省都江堰青城山石桥村区域,贯彻“全寿命周期”内资源消耗最小的绿色建筑理念,已获得绿色建筑三星设计及运营标识以及2015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
▲效果图

建筑形态取材地域性原生态民居意象,力求融入环境的做法。项目中采用了场地内旧建筑废弃砖利用、地源热泵、雨水收集利用、道路及硬质铺装的雨水渗透、坡屋顶的被动式通风吊顶、墙体复合保温等适宜的环保节能措施与技术。
▲效果图
雨水收集回用 :收集处理后的雨水作为非传统水源,用于绿化浇洒、冲厕、道路广场及熊猫圈舍地面冲洗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达到 60.3%。
其他节水措施 :节水器具、节水灌溉、雨水渗透利用系统。
可再生能源利用:办公楼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停车场及绿化区域下设置土壤源换热系统,实现采暖空调系统运行节能21%。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体量化整为零,融入自然环境,同时设置天井、院落及通风隔热间层,强化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降低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使用频率。
节能效果显著:单位面积全年实际运行能耗为48.8kWh/(m2•a),单位面积采暖空调能耗为16.6kWh/(m2•a),比同气候区的平均运行能耗降低了35%左右。
隔声减噪:尽量保留场地周边高大树木,隔声减噪。采用场地内民宅弃砖及震后建渣砌筑声障墙。
DESIGN HIGHLIGHTS
回应当地传统空间形态“林盘”,化整为零,合理组织院落组团与庭院空间,形成尺度适宜的檐下空间体验。建筑形态取自地域性民居意象,加以绿色技术创新性的建构,使视觉语境呈现出能指与所指的合理张力。设计在汲取传统建筑精髓的基础上,采用钢结构框架及钢筋混凝土坡屋面型构传统民居意向及结构逻辑。
竞赛其他获奖作品将于近期在“Active House”微信公众平台公布,敬请期待。
我要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