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H18设计建造全过程

浏览量: 收藏

【缘起】

H18,是一个特殊的项目,它是禾邑交给自己的一份答卷,也是禾邑的新家,更是禾邑的未来

禾邑精造,一个一直以来对工艺有极致追求,希望不断突破自我的团队,此刻要为自己造一栋楼,这其中的踌躇满志,反复纠结,历练成长,实在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这个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我们面临很多的idea,很多show的冲动,很多大的愿望。但是经过反复多次的论证思考,我们开始做减法,我们简化了系统,减少了材料的种类,甚至,我们舍弃了最初“样板间”的设定。从而,我们更关注空间的舒适度,更下功夫在单一材质的不同工艺表达,我们也释放出了更多共享空间,这也就为未来预留了更多可能性。

比起年轻时的“炫技”,成年的禾邑更注重“适度”。我们希望传达的是一种“工艺精造”的观念和态度,无关乎是否用了昂贵的建材,最顶配的设备,更重要的,应该是空间的舒适度和分寸感

空间的价值并不是空间本身,而是蕴含其中,自然生长的内容。

我们希望H18是一个以“工艺精造”为联结点的社群,它是汇聚之所,它有家的温度,在这里有新的相遇,新的故事,新的我们。

                                                                                                                          

 禾邑精造 

 2018年11月


【概况】

项目类型:办公、展厅、培训

项目地址: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路130号

项目规模:建筑面积约2000平米

建设周期: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

投资建设:禾邑精造

设计主创:亚邑设计 孙建亚;

               西涛工作室TAO&C;

               青埕设计 郭侠邑;

               建筑师 陈文峯;

艺术顾问:NE-ON欧笙设计Margaux(法);

               黄英杰;

方案配合:昱景设计 小野良介(日);

               建筑科学研究院 王凯团队;

设计深化:禾邑精造;

景观顾问:CN Flower凌宗湧;

               瀚世景观 赖连取;

               庭匠 王治;

软装配饰:狮享家具Mike Loh(新);

               法视界 黄珊;

灯光顾问:Viabizzuno(意);

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顾问: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 郭成林;

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评估: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李建强团队;

能源顾问及机电设计:境益咨询 尹雪琴团队;

BIM顾问:蓝茵科技 路明团队;

影像记录:吴杰;纪一凡;章晟;

 

室外建材:红砖、Honeywell玻璃幕墙、Velux天窗、盖珂板、奥为门窗;

机电系统:Trane空气源热泵和新风空调、Clina毛细管网、地暖;

室内建材:水磨石、芬兰板、胡桃木、黄铜、亚地斯自流平、Bolon地毯、Kvatrat Soft Cells工程吸音板、Viabizzuno灯光照明、大烨照明、Nichibei窗帘布艺;

卫浴品牌:LALFEN(劳芬)、EMCO(安高)、WINDISCH(温迪诗)、NEWFO(攸风);

厨房设备:倍利嘉定制整体厨房。

 

建筑与室内空间摄影:李国民



【建筑设计篇】

H18,原本是一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厂房,其内部结构年久失修,已经无法继续使用。我们在初次见到这栋楼的时候,就被它绿树掩映下的斑驳红砖吸引,觉得这里将是一个可以承载起“工艺精造”精神的场所。

于是,禾邑的创始人陈增华先生集结了业内多位设计师和艺术家,大家在一起头脑风暴,畅想未来的H18将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彼时,关于H18空间的主题“联结、分享、成长”已然渐渐浮现。

设计手绘草案by 陈文峯

头脑风暴参与设计师:陈文峯、郭侠邑、赖连取、朱晓斌、孙建亚、Margaux(法)、林芳(排名部分先后)

建筑的概念源自“一个房子”的构想,要让这个房子显露出“通透性”“开放性”,因此设定了东西向、南北向两条轴线,连接景观与光线。

概念草案by 西涛工作室TAO&C

在建筑东西向轴线上,为了实现“通透性”,我们将建筑的东西立面由原来的实墙改为透明的墙

建筑的东立面正对着园区的中央绿地,我们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打开视野。

2018年初的雪景

在容易受到日晒影响的西立面,采用了盖珂(Gainker)插接板系统,这种材料的性能特色在于轻质易安装,能够高效隔绝热辐射,同时又有一定的透光性,使得建筑外的树影斑驳变成了一幅生动的水墨画映射在建筑立面上。

屋顶采用整排的Velux天窗,以便更好地实现自然采光及通风。

建筑南北向轴线上,我们设置了整栋建筑的中庭,挑空12米高的中庭是所有空间的交汇之处,两条空中连廊串联起东西两边的功能空间。

当风和日丽的春秋季节,打开主入口及次入口的大门,这条轴线便串联起了前院后院的景致,建筑与自然就更为亲近了。

建筑的南向有近一亩的绿地,绿地上有几棵参天大树,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地不破坏它们的根系,同时我们选择在建筑西南角日照最充足的空地上开辟了一片田地

秋天种菜,春天开花,夏天种稻,秋天收割。

对于久居都市的我们来说,门口的“禾田”就是我们的“诗和远方”。因为有了它,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建筑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

H18秋收节 2018.10.18

禾为稻,处四季之中,得天地之气;

邑为城,立闹市之间,容桃源之境。


【室内空间篇】

建筑内部空间的规划,源自我们对这个空间机能的思考。我们希望H18是一个“博物馆”,一个“实验室”,一个“学堂”。在这里我们研究材料,探讨工艺,交友会客,引入新知,教学相长。

作为一个“汇聚之所”,我们尽量设立更多的共享交流空间,使之处在各个交通动线的交汇处,制造“偶遇”引发的思想碰撞。

内部空间的隔断也延续了外墙“盖珂板”的应用,原本这只是一种外墙材料,但我们将它大胆应用在了室内墙体隔断,一方面是希望内外空间有一种呼应和对话,另一方面希望建筑的“通透性”能够从外贯穿至内部。

真正的“通透”其实不在于表象,而在于内心,我们希望在这个空间里工作、学习的人群能够真正抱持着开放的心态,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建筑系统篇】

建筑系统的选择上,我们引入了Active House主动式建筑设计理念,即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等全寿命周期内,在关注能源和环境的前提下,以建筑室内健康性和舒适性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良好生活(Well-being)为目标的一种建筑理念。

AH主动式建筑评价体系的立足于三个可持续要素:舒适度、能源和环境。在建筑设计阶段,我们邀请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郭成林老师按照AH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为我们提出了建筑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关注要素。

例如,在室内环境舒适度方面,我们尽可能多地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并配合新风系统,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在室内照明上注意不同功能区域的照度和眩光控制;在声学设计上注意空调末端控制、声学隐私等;在能源利用上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建筑一体化设计,参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用高性能保温材料和高气密性门窗系统,并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灵活的能源方案和智控系统;在对环境影响方面,我们遵循3R(减少,再用,循环利用)原则,尽量使用环境友好建材,如FSC认证的木材,盖珂板,低VOC含量的涂料,以及节水器具等,身体力行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H18主动式建筑评估雷达图

项目建成后,我们邀请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建成博士团队,对H18作了整体AH主动式建筑评估。我们也因此获得了AH联盟授予的“Active House先锋实践建筑”的称号。

H18获得“Active House先锋实践建筑”的称号

H18还获邀参加了Active House International Alliance主动式建筑国际联盟发起的2018国际Active House Award建筑大赛。全球共有来自中国、意大利、加拿大、俄罗斯等35个项目参加了竞赛。H18作为中国区唯一一个改造类项目,入围建成运营奖


【材质工艺篇】

禾邑一向对建筑材质有近乎完美的苛求,在以往的项目中,我们一直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本着不断专研创新的态度,为设计师提供各种材料解决方案,以期达到最终效果的呈现。

H18 材料样板

而这一次,面对自己的项目,更是一场与自我较劲的历练与升华。陈增华先生亲自率领的研发部,不断被要求“上山下乡”,各种搜寻、打样、开模、试验......反复锤炼,颠覆成长。

在建筑外立面材质的选择上,延续老建筑南北立面红砖墙的色调,但原本的面砖不够层次,所以我们特地寻得浙江的一家砖窑,烧制了一批红砖,使得建筑表面的肌理和质感得以凸显。

室内材质的选择上,希望能延续原来老厂房的“工业感”,因此在大块面的处理上基本选用了黑色不锈钢、白色乳胶漆、灰色水磨石、自流平,以及原木等材质色调,而在材质的细节分缝处,采用铜件收口,精致感得以彰显。

大堂区域的墙面我们选用了最“朴实”的材质——白色乳胶漆,为了让这种平淡的材质体现出质感,陈增华先生研发了一套乳胶漆收口系统,解决了墙体阴阳角漆面不平整、容易脱落开裂等常见问题,使得最后的完成面平整光洁,且有部分装饰效果。


【后记】

H18的建设,仿佛吹响了集结号,禾邑在业内的各路伙伴前来参与助力,大家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给予我们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长期以来一路支持和陪伴我们的朋友,家人,这其中甚至也包含了一些反对的声音。

感谢大家包容我们的“任性”,接受我们的“折腾”,支持我们的“死磕”和“不妥协”,很多时候,支持我们走下去的,并不仅仅是心中的梦想,更多的是众人的期盼

因为有你们,H18突破了众多“不可能”;因为有你们,让我们拥有更多好的故事可以说。

最后,我们要对每一位在H18建设过程中见证我们成长的人,说一声感谢

未来已来,家人同行。


我要评论/留言

图形验证码